给大家说一个扎心的事实。你们有没有留意或发现过,爸爸和妈妈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下面看我说的现不现实!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常看到类似的场景:爸爸搂着孩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你妈妈。她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真的太不容易了。”这些话里包含了感激与敬重,是对另一半付出的认可与尊重。
而有些妈妈的说法却又截然不同。她可能会这样告诫孩子:“你长大以后,千万不能找一个像你爸那样既无能又没用的男人。”这些话语中带着失望与怨怼,是对伴侣的否定与贬低。
还有一些现象就是,要是爸爸没钱了,妈妈可能会离开;但妈妈要是没钱了,爸爸是绝对不会离开的,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在某些家庭中还有更令人心痛的,父亲在外拼搏的艰辛,儿女往往看不见。因为他们早出晚归的,孩子起床时父亲已经出门了,父亲下班回家时,儿女可能已经睡觉了。他们用力背负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却很少诉说或者没有机会诉说自己的疲惫和心酸。但是父亲身上的缺点,往往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因为有些心怀失望和怨怼的母亲,往往会将父亲的不完美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女,甚至还会因为心中不满而太主观地夸大其词。
那些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或许是为了贬低父亲在儿女心中的形象,从而抬高自己的地位。甚至在孩子犯错时,批评的话语都能扯上父亲:“这点坏毛病,都是跟你爸学的!”这样的指责,不仅伤害了父亲,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对父亲的不尊重。
这样的话,这样的场景,你有没有很熟悉?就算身边没有,网络上,电视剧里一定是看到过的,这种家庭中的不对称评价,会扭曲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也可能在无形中复制着不健康的家庭模式。
每个家庭都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父母双方的付出都值得被看见、被尊重。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行,都会让家不成家,所以,父亲在外工作赚钱扛起一个家的经济也好,母亲在家稳定后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全家安心在外工作和读书也好,他们对家的贡献都是一样重要,相辅相成的,都应该被认可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平等的家。